特色活动

Special Events

思维&视野 | 报告老师,潘校长在课堂上发饼干了!

2018-10-27


潘校长要来上课了!”10月25日下午,初一牛顿班教室一片沸腾。不仅孩子们很兴奋,老师们也万众期待,教室的过道和后面挤满了坐着小板凳的老师们。

1.jpg

“讲台,一直是我最爱的地方。”面对孩子,平时工作中不苟言笑、严肃认真的潘云芬校长,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。

这节课的主题是《思维与视野》,一上来潘校就让学生思考了两个概念的含义。

什么是思维?什么是视野?

“我认为思维是思考的过程。”

“我认为视野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到不同的风景。”

“我认为视野就是格局、心胸、见识。”……

牛顿班的“牛娃”们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搜寻脑海中储存的词汇,来描述心目中思维和视野的含义。

热烈的发言结束,潘校长先用简洁明了、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了这两个词的基本含义,引出了今天的重头戏——“发散思维”。

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,潘校长举了孩子们都熟知的“司马光砸缸”、“电梯的发明”、“曹冲称象”等例子,教会孩子们“发散思维就是要学会创新,学会从不同的角度、不同的方向来看待问题,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。”

潘校长课上发饼干咯~

接着,潘校竟然拿出了一堆袋装饼干,发给每个同学。

“现在,同学们可以打开饼干吃一片。” 听到潘校这么说,可乐坏了平时不准带零食到校的孩子们,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
3.jpg

4.jpg

此时,潘校提问到,“你打开饼干的方式和组内的其他同学都相同吗?”在让学生们自己确认了下打开食品袋的方式后,她播放了一个视频——《从开食品袋看性格》。

REC

视频主要讲述了一项研究:五种不同的打开零食的方式反映孩子五种不同的性格特征。

看视频是辅助,潘校让学生们组织起了小组讨论:“你同意从开食品袋的方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这一观点吗?为什么?”

话音刚落,学生们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:有的同学组织、有的同学发言、有的同学记录。发言期间,学生们有的赞同,有的反对,都给出了充分的理由。

“我不同意,我撕开小口只是习惯性的动作,并不是不想分享给别人。”

“习惯是慢慢养成的,所以我觉得习惯性的动作正好能体现自己的性格。”

“撕了一个小口也许是因为力气小撕不开,撕了一个大口也许是因为心情不好所以有点暴力,所以这些动作有很大的随机性,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性格”……

孩子们各抒己见,潘校频频点头,鼓励每一个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,孩子们的思维慢慢发散开来。

这时,潘校点评到,“每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,并且给了充分的理由。我想让同学们知道的是,专家说的不一定都正确,同学们要敢于质疑、大胆创新,就如同量子力学推翻经典力学,人类进入智能时代。但同时,这些创新都是基于我们的生活,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具有普遍规律的现象,加以思考和提炼。”

 “原来,发散思维可以这样教给孩子”,旁听的一位老师感慨。

2.jpg

游戏过后,潘校组织了两个小游戏,加深孩子们对各类思维方式的理解。

“请各小组用‘跳’字组词,比比看,在3分钟内哪个组组的词最多。”一听到游戏比赛,孩子们就更来劲儿了。

讨论结束后,潘校又问到,“你们觉得,你们小组的哪些词,可能是其他小组没有的呢?”

“跳蚤市场”、“跳大仙”……逆向思维的锻炼,进一步激发着孩子们的想象力。

“思维是有逻辑、有层次的。不能天马行空地乱想,要分层次,遵循一定的逻辑。”接着,潘校用三个问题帮学生梳理起了逻辑层次。

“跳字与什么有关?如果不与足有关,而是与其他部位有关呢?不能与人有关,与物或事有关的呢?”

有了这些提醒,关于“跳”的组词便脱口而出:“跳高”“跳远”“心跳”“跳槽”“跳棋”……原来发散思维并不零散,发散思维是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,是与“逻辑思维”密不可分的。

第二个游戏,则是两个自我训练。“第一,列出砖头的用途。第二,给你一张A4纸,你可以用来做什么?”

有了前面的训练铺垫,这次孩子们对思维方式的运用已经颇有心得。

“首先是做建筑,比如砌墙、盖房子、修桥;第二是做工艺品,如石雕;第三是生活用途,比如桌子不平可以垫桌角,也可以拿来防身”……

在潘校微笑地鼓励和赞赏下,孩子们的思维完全被打开了,新奇的想法层出不穷。每一个同学,都在这堂课里收获满满。

快乐的时光,总是短暂。在课堂的最后,潘校说,“希望每一个同学,都能大胆创新,敢想敢为,多思考,多提炼。”

而对于每一位旁听的教师而言,这堂课对思维的诠释方式,如何调动孩子兴趣来多角度带领学生体验发散思维、逆向思维、逻辑思维等思维方式,都值得细细品味琢磨。

策划:唐熙

撰稿:解冠华  彭婷